富则莱茵金属,穷则莱茵钢铁! 第114章 新规划!(第三更!)

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,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
最新网址:www.xbiqugu.net
    生产部的办公室,杜尔比正在忙着安排下一条生产线的升级工作,突然看到眼前出现的表格,他眼睛一翻,对着自家师兄说道:

    “我要加工资!”

    “加!年薪给你加到20万,够不够?”

    “我要额外的休假时间!”

    “想都别想!”

    “你不能不把人当人!”

    “行了,又没让你一天把这个表格填完,把手里的工作放一下,去我的办公室,有个小会。”

    十几分钟后,莱茵钢铁的几个高层,都聚集到了林语的办公室。

    一进门,他们就看到林语桌上放着的那两份地图,一份是国际地图,一份,是兰陵市的地图。

    “都坐。”

    把众人安排坐下,又给他们倒了一杯茶,林语拿着兰陵市的地图,坐在众人中间解释道:

    “这几天我们又接到了几个大单子,有国外的,也有国内的。”

    “单子金额都很大,需要的数量很多,但是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,那就是我们的产能严重不足。”

    “于是,我就去找市政府要了2000亩土地,准备把我们的生产部门,搬几个出去。”

    “今天叫伱们过来,就是准备把这个想法付诸实践,同时,进行下一步的规划。”

    这些前因后果,让在场的几个人表情各异。

    平心而论,搬到外面的城市居住,是厂里很多人的想法。

    但是,正如那句老话说的,故乡容不下生活,异乡容不下灵魂。

    人总得向生活妥协。

    现在突然说要把工厂搬到外面,还是搬到市郊,说不兴奋那是假的,但相比于去市里居住,他们更怕,更怕567基地曾经那些艰难的日子,再一次落回他们身上。

    过了好一会儿,拖拉机车间的冯伦,身体微微前倾,屁股离开板凳,倾斜着身体小声问道:“一定要搬吗?”

    “嗯!”林语用点头回应,随后看着冯伦说道:“第一个搬的就是你们车间,去了那边,各方面都要方便一些。”

    “然后是化工车间,炮弹车间,还有子弹车间。”

    “总而言之,生产部门我准备全搬过去,这里只留研发,因为研发过程中需要测试各种武器,更需要保密。”

    “但不是现在全都一起搬,而是一个个的进行。”

    “冯伦,第一个搬迁的就是你们拖拉机车间,对了,前几天安排的工作,进度如何?”

    谈到工作,话语一下子变了腔调,而听到林语的话变了调,在场的几个人瞬间坐直身体,变得无比精神。

    短暂的精神过后,都不约而同的将目光投向冯伦。

    这段时间,这个拖拉机车间的负责人一直在外面跑动,然后回到车间就是一顿铛铛铛乱敲,也没看到他们的车。

    现在被突然提问,恐怕是难过关了。

    被一群人盯着,冯伦忍不住咽了一口唾沫,期期艾艾的说道:

    “呃,三轮车底盘已经搞定了,但是,和我们调查问卷里面的要求还有一点差距,所以一直在搞操控,还有对应的电控系统。”

    听完解释,林语闭上眼思考片刻,眼睛猛地睁开,死死的盯着他,追问道:“确定吗?”

    很轻的喝问,也让冯伦心里一突。

    他很明白林语这话的意思,因为之前拖拉机车间配套兰陵拖拉机厂生产零件的时候,就出现过这种情况。

    实际生产没有达标,但是在汇报的资料中显示达标,最后,采购方使用出了问题,但是碍于567基地家大业大,没有多说,只是选择不再采购。

    配套相关的任务就没了。

    后续消息传开,那些拿货维修的人,也纷纷退货。

    最终,那一次军转民改革,也彻底告吹。

    那时,冯伦只是拖拉机车间的一个普通技术骨干。

    业务改革失败,前面的几个大头鬼找了关系跑路,而他没有关系,也没有胆气。

    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工资,从100块被砍到60块,可就是那60块,也无法按时发放。

    绝对不能再过那种日子!

    他深吸一口气,猛地站起身,大喝一声:“确定!”

    得到回应,林语平静的抬手,示意他坐下。

    等人坐下,他才继续说道:“施工工地需要大量的运输车,建筑队现在的车不够。”

    “你的任务,现在有两个,第一个,给我们的建筑队,配上足够的运输车。”

    “这些车,要保障最基本的安全要求,以及最基本的运输要求。”

    “建筑队越使劲折腾车,你们就可以拿到越多的数据。”

    “等汽车工厂修完,新生产线入驻,你们的车必须提升一个台阶。”

    “第2个任务,在10月20号之前,给我把UTV做出来,我拿来有用。”

    “听清楚了吗?”

    听着林语的任务,冯伦以最快的速度,在笔记本上将任务条件记下,跟着脑袋一点:“嗯!”

    看到他点头,林语又将目光投向石玲,嘴巴张了张,没有开口,而是转身回到办公桌前,在抽屉里一阵翻着,找到几张草稿纸。

    双手拿着草稿纸分拣一下,两张草稿纸被递到石玲面前,这才解释道:

    “玲姐,你们研发部接下来的工作,就是这几张草稿纸上的东西。”

    “第一张草稿纸上,是一种反电子器材的炸弹,叫做石墨炸弹。”

    “这种炸弹的原理,就是将极细的石墨粉装入战斗部,然后利用炸弹引爆,利用爆炸的冲击力,将石墨粉均匀的散发到周围。”

    “这个时候,如果有精密的电子产品进入这片石墨粉尘区,这些极其细微的石墨粉,就会通过这些电子设备的缝隙,进入到内部,然后附着在各种电子元件上。”

    “石墨粉导电,会在这些电子元件上形成短路,从而烧毁这些电子元件。”

    “我在草稿纸上标注了各种石墨炸弹的用途。”

    “你要关注的重点,就是这个东西的防空型号,同样,在10月20号之前,你要给我弄出几个大概来。”

    “第二张草稿纸,是我对火箭弹的一些构想,只搞低端的火箭弹,对我们而言,利润还是低了。”

    “我们要更好的装备,就要更多的资金投入,所以我们需要一些价值比较高的火箭弹。”

    “草稿纸上我写了大概的一些方案,然后你看一下,人不够就去招人。”

    石玲若有所思的看向手中草稿纸,越看她越是头大,第一张石墨炸弹还好,只是详细的阐述了这种炸弹的构想,还有相关的一些应用方式。

    整体而言,跟着草稿纸上的内容实行,问题不大,只是说存在一些小的技术难点,以及应用难点。

    但这些问题,在实际操作中,可以用各种方法来绕过。

    主要问题在第二张草稿纸上。

    这张草稿纸上是几种火箭炮的构想,第1款,普通款,射程300公里的火箭炮,要求带有制导功能。

    口径200毫米。

    第2款,射程1000公里的火箭炮,要求带有制导,可以进行垂直发射,甚至要求末端机动。

    口径200毫米。

    第3款,射程1000公里,直径,850毫米,要有第2款的一切功能。

    第4款,气象火箭炮,105毫米,用于人工降雨。

    看完图纸要求,石玲脸色慢慢变冷,看着面前的人翻起白眼,质问道:

    “这图纸上的第1款火箭弹,我觉得我们搞搞,还能搞出来。”

    “你这第2款火箭弹,我们把技术加强,多招点人,再加点钱,花上10来年的时间,应该可以做出来。”

    “那你这第3款明明就是导弹吧?谁家火箭弹850毫米?应该说是有些人的导弹都没有850毫米!”

    “再看看你的要求!”

    “我看你是在刁难我石某人!”

    面对石玲的质问,林语右手捏成拳头,慢慢抬起,然后就在石林好奇的目光中,小声说道:“加油!玲姐,虽然你只是个中专生,但我相信,你可以的。”

    “你实在搞不懂,下面还有那么一大堆大学生,研究生,让他们来搞。”

    “没有相关专业的学生,就去捞,就去骗!”

    看到他这副样子,石玲也知道自己无法说服,只能翻着白眼,把草稿纸塞回怀里,听接下来的内容。

    房间里又一次安静下来,林语目光落到杜尔比身上,停留片刻,就挪到蒋松几人身上。

    把这几个人都看了一遍,轻声说道:“对于你们,我的要求就是,尽可能的提升技术,尽可能的让我们的生产,进行全自动化。”

    交代完这几人,林语最后看向黄天海,而这位圣马家沟职业技术学院,深城研究生分院的副院长,也在这一刻拉动椅子,然后退了一步。

    先扫一眼其他人,然后犹犹豫豫的问道:“那个,我这勉强算一个外援,这种内部会议,我应该不适合听吧?”

    闻言,林语淡定的一笑:

    “没事儿,我到时候让我老师帮你打个聘书,你就成了我们的人。”

    调侃完,他正色道:

    “黄教授,我们在武器试验场上展示的无人机用途,你也看到了。”

    “这东西对我们接下来的战略非常有用,所以需要你多费心。”

    “在我给你的计划书中,我已经明确阐述了这种四旋翼无人机未来的状态。”

    “所以您这次回去,希望能多放一点心思在摄像头,还有红外镜头方面,我们要做到一件事。”

    “那就是在我们这种无人机的眼睛里,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,地面的一切,都无所遁形。”

    “梅风教授那边,这两天我会和他详细的写一封信,然后你帮我把这封信带回去。”

    “同样,10月20号之前,你可以给我一个粗陋的无人机,要求装备摄像头和红外镜头,我有大用。”

    (本章完)




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:http://wap.xbiqugu.net,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,无广告清新阅读!

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,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